踩分点与分论点的举例介绍
关于满分踩分点作文的踩分点如何踩举例
这里我们选择几例加以介绍:
记叙文《春雨》的满分踩分点思路:
踩分点①:写一场春雨,自己亲身经历的春雨。重点描写这场春雨的作用及给世间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给大地换了新装。美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希望和世界都被春雨带向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灿烂的人间乐园和科学未来的世界。(由景物而生比拟之情)
踩分点②:写我们自己也和全国人民一道沐浴在现实与时代发展的这场春雨中,促进了我们的祖国各项事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采用比喻的写作手法)
踩分点③:写我们沐浴在这化时代的春雨中,象禾苗、象万物一样蓬勃地成长。发奋的学习,做“春雨”下的萌芽并将茁壮成长为改变现在社会为更理想的社会与人类科学与建设的栋梁之材。(把春雨比喻党的政策,将全文生华到一定的高度)
记叙文:《秋风》:的满分踩分点拟定思路:
踩分点①:写秋风,它吹熟了庄稼,也吹熟了人生的丰收。(比拟)
踩分点②:写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赞美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朴实的感情,劳动创造着未来。(引喻)
踩分点③:写社会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党与政府政策的春风来吹熟祖国的秋天。(比喻性升华)
记叙文:《朱老师的眼睛》踩分点的拟定:
踩分点①:从生理上写老师的眼睛特征。它能看出同学们的困难、缺点,什么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写实)
踩分点②:写朱老师经过辛勤任教,当了模范教师,是眼睛的作用。(写实)
踩分点③:写朱老师的眼睛是一面雪亮的镜子,永远在照着和激励我们,使人们在它的作用下,修正自己,使自己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比喻与引喻的联想)
记叙文:《爱我并没少得》的踩分点思路:
踩分点①:写一个失去父爱与母爱的我(采用第一人称写)在写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受到老师、同学的热情帮助与关怀几件事(有详、有略的写实)。
踩分点②:写通过几件事,赞美老师、同学,引喻到人,人类自身的美德。和那种豪不利自,专门利人的时代精神。(引喻)
踩分点③:赞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尚。爱,我并没有少得,要升华到是因为我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时代,才使我迈人了人类文明的大家庭——祖国的怀抱之中。(引喻的比喻)
关于记叙文的满分踩分点拟定思路,一篇文题有一个具体的拟定思路,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拟定,并写出文章来让别人或老师评阅。
关于满分议论文的分论点如何分举例
议论文《莫让年华付流水)的分论点举例:
这是一篇阐述人的看法,主张的议论文,由于作文标题涉及的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所以采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分分论点。
分论点①:A=B,写莫让年华付流水,珍惜时间与青春,学好本领干一番大事业。(也是踩分点①)
分论点②:A=C,写磋跄岁月、虚度年华、耗费青春,空将事业付子孙。(也是踩分点②)
作文的结尾部分,写通过上边的论证,得出一正确的人生观来,即莫让年华付流水,人生才能辉煌,珍惜每分每秒的青春年华,献身于人类最祟高的理想,踏上更高科技的巅峰。(踩分点③)
议论文《天才与勤奋》的分论点举例:
也是一篇主题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文章,阐述的是人的主张,观点的议论文,采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分分论点。
分论点①:A.= B,写勤奋出天才、没有勤奋就没有天才。写清勤奋与天才的辨证关系。(踩分点①)
分论点②:A=C,写懒情者即使天生聪明,但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刻苦,终将被时代淘汰。成为新文盲,愚昧无知者。采用逆句推理论证。(踩分点②)
经上边的正、逆推理论证,得出结论,即天才在于勤奋,天才在于高新尖端技术的学习,天才在于辛勤汗水的浇灌。(珠分点③)
关于分论点科学的拟分,请同学带着如何的分分论点这一问题,去看一些好的议论文,对比一下。会对正确、科学的拟分分论点的掌握有帮助。
就《樱花赞》这篇复杂记叙文为例来
说明复杂记叙文的踩分点问题:
在前边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写一般性记叙文的踩分点的拟定及其模拟公式,我们知道记叙文的踩分有3个,其公式是:写事物+赞美事物+赞美事物在传统道德观念及社会、时代与世界文明历史的价值及贡献。(记叙文三种写法的一种),而复杂记叙文则多出一个踩分点,即联想踩分点的再分,关于这方面,冰心的《樱花赞》是具典型的,我们把它拿来给同学们作详细的介绍:
冰心的《樱花赞》,写于一九六一年的春天,它以樱花为象征,歌颂了日本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风貌,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记叙文类写作。
那么冰心《樱花赞》一文的踩分点就应是:①写樱花②赞美樱花③赞美日本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④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它是在踩分点的层次上多开拓了一个联想层次。
首先写樱花,作者采用单刀直人式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直叙樱花,“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来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这一段文字虽然是文章的开头也是在写樱花,它是属踩分点①的,但同学们不难发现,在这几句语言中仍旧暗含着踩分点②,即从一个角度上对樱花进行了极高度的赞美。作者这简单的几句,就把樱花在日本人眼中,世界各国人心中的樱花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了。她并没有在如何去描绘樱花的形、色等处多着笔墨,可要比那样描写要好的多。接着作者记叙了她所见过的樱花,描写日本樱花之多、之美、之胜,接着作者特别着意的提出:“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见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这里所说的樱花不只是金泽萝香山实的“景”,而是蕴含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璀璨”“庄严”“华光四射”这几个词暗暗点染了这种意蕴。
其次,作者通过到金泽萝香山之前,听到的、看到的几件事的描写,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感受,使作者的感情激荡起来,“从心灵深处喷出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在这里,日本人民英勇地、不屈不挠地斗争,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象花朵一样在作者,心灵深处绽放开来。
最后,作者记述了与日本朋友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对话,使作者的喜爱樱花之情与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之意,自然贴切地联系起来,指出人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消息。”而这“春天的消息”既是自然界的,又是社会斗争的,它暗示着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的胜利之春,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春的到来。
举例说明论点的问题:
苏询的《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立论文章。它运用总提分述的方法,借论六国而喻北宋,希望北宋的统治者吸取教训。
起笔,便从正反两个方面,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没有从可以战胜强秦立论,也没有从强秦如何蚕食六国提出问题,而是从六国破灭的原因进行历史分析,这既符史实,又突出了以赂求合失败的历史教训,并与作者的借古喻今的宗旨相吻合。所以,作者针对北宋统治者屈于边事无奈岁月的糊涂认识。由批驳而立论,正是为击中时弊之所需。中心论点提出之后,接着设两个论点(即相互对立的两方面而分的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个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两者都突出了一个“赂”字。
接着文章便以赂秦而亡的韩、魏、楚三国和不赂秦而亡的齐、燕、赵三国的历史逐层论证。驳“兵不利、战不善”的谬论。阐述“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作者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这个分论点的论述,先以“秦之所得”和“诸侯所亡”作明显的对比,(两个分论点中的一个分论点的两个方面,也是分分论点)用两个“百倍”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作论据,突出了赂秦求合的危害性,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大欲”与“大患”、“固本在战”的结论,这就从正面直接论证了“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论断。再以先祖“开疆之不易”和子孙与人“如弃草芥”的史实作论据,说明了“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道理,进步论证了“赂秦”的弊害:“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因宜然”。承上判断,水道渠成。而后边作者又以引证法,“抱薪救火”这一形象的寓言比喻作结,更进一步证明论点。作者的手法与思路真是层层展开,步步进迈。
对“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个分论点的论述,先以齐国来赂而亡的史实设问作论据,揭示“五国互丧”的原因,自然地证实了“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再以赵破灭的史实,给“非兵不利、战不善”作了科学说明,“智力孤危,战败而亡”正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必然结局。最后,“向使”之句,以一连串的假设推论作结。雄辩地说明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是勿庸置疑的。这样,作者的文章便从反面(两个分论点的其中一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
总提以举纲,分述以张目。这是作者的本文写作绝妙之处,然而,张目之处,虽如泼墨,却并非本旨;而惜墨如金之处,才正是点睛之笔。“呜呼”、“悲夫”是在论述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感慨抒发,为的是以告后人,“又是在六国下矣”,是对论点的引申,揭示讽喻本意,犹如张目,画龙之笔,一点而画龙飞天。
《六国论》是一篇古人的论文典范,它讲的是六国破的原因,驳诉了那种“兵不利、战不善”的谬论。这是一篇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大非的论点,所以根据议论文的分论点的公式来分析,只有两分论点,并且只能采取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的。所以作者采用了“总提以举纲,分述以张目”的手法,雄辩地,精辟地论证了所提出的总论点。
而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也是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大非问题,他老人家在文章中采用了很明显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作分论点。对“八股学风”的危害作了极精湛的论证,并且在两个分论点其中的一个方面,列举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来做为分点其一的分分论点,以充分的雄辩论证了总论点。这八个分分论点是为二个分论点其中一个方面服务的,切不可误认为有八个论点存在,议论文只有两个分论点,这是科学的。
本文地址:踩分点与分论点的举例介绍https://www.sansizuowen.com/a/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