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
一个作家为什么要创作呢?由于某种生活现象,引起他的创作欲望,其中真、善、美的事物,激发他的赞美感情,假、恶、丑的事物,激发他的僧恨情绪,这就形成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感而发。通过作品,引起读者的共鸣,肯定美好事物,否定丑恶事物。由于作品的思想性,从而产生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鲁迅说:“选材要严,挖掘要深。”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外国的杰出作家,也留下了不少至理名言。契诃夫说:“如果某一作者向我吹嘘,说他没有预先想好的意图,只凭灵感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那我就会叫他疯子.”列夫·托尔斯泰在批判地评价他那时代的“不加思索的”艺术和各种自然主义的习作时说道:“难道这是艺术吗?使人类智慧和心灵的真正伟大的作品永远流传下去的、激发人的祟高精神的思想在哪里?”普希金在他的论散文札记中指出散文“要有思想,没有思想,华丽的词藻毫无用处。”
文学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这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品所具有的。其中不同的只是具体内容有不同,教育意义有大小。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不是好作品。在你看来,仿佛是“好为人师地教训读者”的作家,才会“必先考虑一番”作品的“教育意义”。而你,却是不赞成这种考虑的。并以李自的诗歌为例。认为各个阶级的人都喜欢它,“它教育了谁?维护了谁的利益?”这样理解问题,过于笼统,也过于狭隘。因为文学的教育意义,是通过它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教育读者的。在你引用托尔斯泰那段话后面,托尔斯泰认为:“作家找到了许多鲜明确凿的艺术手法,可以在小说的形象体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说明作品的思想,是包含在人物、故事情节、巧妙的语言中的。不同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即使同一作品,对于不同的读者,教育意义也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比方,揭露‘四人帮,罪恶的作品,广大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它的教育意义,但也有人否定它,甚至认为是“缺德”。由于读者的立场、观点不同,生活经历、艺术趣味也不同,对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理解上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文学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在于它对读者的思想感情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教育是形象的教育,是用反映生活的艺术形象让读者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因此,文学作品都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而这些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因为艺术形象是完整的。
百花齐放,社会主义文学才能繁荣。题材无禁区。一个作家下笔时,可以不首先考虑他的作品怎样教育读者,但他应当考虑他揭示的生活现象有没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他描写人物时所表现的爱僧态度,将会引起读者怎样的同情或反感。这就是作家应有的贵任感吧I不良倾向的作品,会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这是无数创作实践所证明了的文学经验。今天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应当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这是党和人民对作家的要求,对此,作家是贵无旁贷。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任何文学作品只要具有思想意义,就会产生教育意义。
本文地址:文学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https://www.sansizuowen.com/a/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