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网 作文学习百科全书

《我多想呼呼大睡》点评

时间:2024-07-10 16:24:38 | 文章来源:三思网

    本文标题为《我多想呼呼大睡》,乍一看觉得蹊跷。初三学生了,还想呼呼大睡?况且是中考的作文题目呢,;读完此文,得知“我”多想呼呼大睡,是过重的课业负担逼出来的时候,不得不为作者的拟题技巧叫好。这样的标题,除了与文章的内容、格调非常切合之外,还富有吸引力,能使人产生“急欲一读”的愿望。

    本文通过对一位初三学生一天学习经历和感受的叙述,批判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种种怪异现象。通篇没有一句空话套话,没有一处“深恶痛绝”之类的字眼,但留给读者的却是强烈而深刻的印象: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来自学校。来自教师,来自家长,来自社会;过重的课业负担摧残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非减下来不可。

    尤其难得的是,作者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力。本文几乎只有概括的叙述,但由于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感情色彩,并没有流于概念化。例如“我不但不在乎您的‘当堂量刑’,也顾不及班主任的‘秋后算账”,“课与课连接得天衣无缝,老师与老师就像是部队里换岗的哨兵,街接得分秒不差”,“放学的钟声敲响了,敬业精神极强的老师仍在侃侃而谈”等等,抒情性很强.有嚼头,有余味。本文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诙谐、幽肤。例如,称听课走神为“小脑”没有跟“大脑”转;称上课打睦睡为“钓鱼”,说父母“不知劳累”,说历史老师‘“明察秋毫”;把睡眼惺松的“我”写成“眼睛死撑不开,嘴巴却张得比碗还大”,把十分疲惫的“我”写成“整个身子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软绵绵的,连做梦都没气力”等等,令人忍俊不禁。此外,还讲究散句与整句的结合。

本文地址:《我多想呼呼大睡》点评https://www.sansizuowen.com/a/926.html
  • 下一篇文章: 返回列表

    上一篇文章: 《我多想回到从前的家》点评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我多想呼呼大睡》点评》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我多想呼呼大睡》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参考资料,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