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材料”及“要求”
请看下面一则作文题:
仔细阅读《第三只小板凳》这篇短文后,写篇读后感。短丈如下: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三天,他才送来两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
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些。”
材料主要表现小爱因斯坦勇于实践、高度自信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他后来的成就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是材料的精髓所在。要求写读后感,确定了文体。作者以“自信的力量”、“实践的意义”等作为读后感的题目,则抓住了本作文题的实质。
要注意的是,不能粗枝大叶。比如,有人说《第三只小板凳》说的是“成功要经受挫折”或“锲而不舍就能成功”,这是未能研读原材料所致。“还不能令人满意”,与“成功”、“挫折”几乎无涉。又有人说《无题》第一幅与第二幅相比,第一幅是“形象化教学”,简直叫人忍俊不禁。研读材料要准确完整,不能瞎子摸象,不能割裂原材料。
有些作文题的“要求”较为复杂,要仔细揣摩。如1987年全国统考题(见前),一要求写简讯,二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另有字数要求,还有“注意事项”,作文时都必须仔细推敲,“题目自拟”也不能忽视,缺题、题目不当均要扣分,都不符合要求。
总起来说,研读“材料”要能抓住主旨,不能牵强附会,研读“要求”要全面,不能漏掉任何一条。
本文地址:研读“材料”及“要求”https://www.sansizuowen.com/a/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