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由于受长期以来程式化、封闭化的作文教学的影响,当前的作文教学效益仍是不尽人意,学生或是怕写作,或是所写的作文成人化、模式化,真正富有童趣的,表达童真的学生作文寥若晨星。我们教师常感慨:作文教改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呢?
开放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上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小语教改的一大趋势。我们学校自2001年2月起,开始实践和研究“开放式作文教学”这一课题,为此,我们还特聘了经验丰富,教改意识超前的山东教育专家孙宝书老师来校专门指导。一年多来,孙老师亲自为我们上了不少“开放式”的作文课,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值得探讨的教学案例。
2001年的5月份,孙宝书老师在四(2)班(第七册教材)上了一节指导学生自编童话的作文课。四(2)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大胆,但是对于写作,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不大喜欢。平时的作文课,该班的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对于编童话,在二、三年级时指导过几次“看图写童话”,但对于脱离挂图的“自编童话”写作从来没有训练过。孙老师认为在四年级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是最有效果的教学,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二、教学实例
(一)自编童话
课堂上,学生正在讲述课前准备的“自编童话”。在讲述的过程中,尽管孙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根据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务必要自己编撰童话,而不能套作。可是十来分钟下来,学生所讲述的自编童话,不是一些童话名著的翻版,就是些想象根本不合理的“胡编乱造”。如《三只小猪》、《孙悟空大闹天宫》、《勤劳的蜜蜂》等,只是把原作的故事情节稍作变动或是题目改变一下,或者就是把原作变得面目全非,毫无“艺术的真实”。
(孙老师会如何扭转这种教学僵局呢?)
(二)、随机指导
只见孙老师毫无着急之神色,耐心地听学生讲述那些所谓的“自编童话”,及时表扬点滴“想象的火花”。随后,适时地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看,在你的眼前,你都看到什么?”
“书、桌子、黑板……”
“对,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事物,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编自己的童话……”很巧,正在此时,一只彩色的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了教室,悠闲地摆动着美丽的翅膀在教室上空盘旋。“哇,蝴蝶!——”不少同学惊喜地轻声呼叫着,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跟着蝴蝶飞转,其中一些好动的学生甚至拿起书来拍打蝴蝶了……(“孙老师会怎么制止学生的“扰乱”呢?)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孙老师没有制止学生的观看蝴蝶的行为,只见他含笑停止了正在进行的话题,竟然跟学生一同观察起蝴蝶来了,边看边引导学生:“哇,多么美丽的蝴蝶呀!你看,它的翅膀,它的身子……他的动作多美呀……你看清楚了吗?”
学生们可兴奋了,他们边观察边发言:“这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它的翅膀最好看了,浅褐色的花纹上有一个个白色的圆点……”“它扇动着的翅膀正在翩翩起舞……”
随着学生发言,孙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这只蝴蝶为什么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呢?它想干什么呢?难道也想来我们教室上课?听,它是跟你打招呼的?它在唱歌吗?……”
随着孙老师的话语,学生想象的思路火花不断迸发:“美丽的蝴蝶看见我们在上课,它心里是多么羡慕呀?它忍不住飞了进来,它在正向我们每个同学问好呢?……”“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来自童话王国的,它知道我们编不好童话,就跑来帮助我们了……”,“现在是信息时代,蝴蝶跟人类一样再也不愿意是文盲了,他要跟我们一起学习……”,“他可能是受到敌人的攻击,来请求我们保护它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极富童趣,很有新意!学生们不正在放飞想象吗?这正是我们老师期待的。)
(三)、写下童话
蝴蝶飞走了,但教室里孙老师仍在引导学生想象、讲述有关蝴蝶的童话。在学生充分讲述以后,孙老师才顺势要求:“这些就是我们自己编的童话呀!你不想赶快写下来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写童话了。
于是,一篇篇富有新意的童话就从四(2)班学生的笔下出来了。如,《彩色蝴蝶之旅》、《校园里迷路的蝴蝶》、《蝴蝶的心愿》、《蝴蝶历险记》……之后,孙老师组织学生朗读交流所写的童话。
(从学生朗读的几篇作文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童话不在是“套作”,也不再是“胡编乱造”了,内容具体,想象真切大胆,完全是学生自己思维的表达。)
(四)拓展延伸
作文课的最后,孙老师继续引导:“这节课,我们是看着蝴蝶来编童话,那么你现在能看着你眼前的书本、桌子等事物来编写童话吗?” 稍作讨论、交流后,学生说出了这样的一些题目:《苦闷的凳子》、《玻璃历险记》、《幸福的文竹》……孙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再写一篇童话,要求: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字数或多或少都行。
(事后,我们看了学生的课外写童话,有许多学生的童话写得篇幅很长,也有少部分学生只写了短短的一段话,但是所有学生都在写自己的童心,想象大胆,情节有趣。)
三、讨论与思考
对于孙老师的这堂课,我们在语文教研组内展开了讨论:
老师1:孙老师的这种作文指导方式符合儿童的思维规律,当学生正处写作的僵局的时候,教师能就偶然飞来的蝴蝶指导学生观察、想象,激活了学生思维,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的作文化难为易,体现了教学上创造性。
教师2:孙老师引导就学生生活中的事物编写童话故事,使原本似乎摸不着边际的童话变成了有形的事物,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童话也来自于生活”的道理,而且有利于激发“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3:孙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一节成功的“开放式”作文课,显然,孙老师不是在呆板地按事先设计的教案,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着的,是一种很灵活的“随机作文指导”。可是,这蝴蝶的出现是很偶然的现象,而且蝴蝶又是学生特别喜爱的小动物,因而这节就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当时没有出现“蝴蝶”,那么,这堂作文该怎么上呢?……
教师共同的思考:“对呀,如果没有这只“蝴蝶”,我们也能上好类似的作文课吗?这样的作文课符合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吗?
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处处有“蝴蝶”,关键是我们能否把握,能否发现,我们同样可以凭借学生熟悉的桌子或玻璃等事物灵活地进行“随机作文指导”,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变传统静止的封闭式作文教学为动态的“开放式”作文教学,这正是当前作文教改的新路子。
四、分析与总结
小学生的作文,概括地说应是强调“真”和“新”字。所谓“真”,就是要让学生表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反对胡编乱造;所谓“新”,即作文要有 创造性思维,我手写我心,反对千篇一律,反对模式化。《语文课程标准》上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文地址:小学作文教学案例https://www.sansizuowen.com/a/71.html